泵閥網 > 閥門行業新聞 > 永嘉泵、閥門產業數字化改造 時間:2022-04-23 22:37來源:泵閥網 2020年開始,永嘉縣聯合杭州蒲惠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為當地泵閥行業量身定制了“制造業智能化云平臺改造項目”,通俗而言,就是推動泵、閥門產業數字化改造。 泵閥是永嘉縣第一大支柱產業,全縣集聚泵閥企業多達2800余家,也是全國規模最大、企業最集中、品種規格最全的泵閥產業生產基地。泵閥產業還是目前浙江山區26縣中唯一一個產值攀上300億元大關的特色產業集群。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經典的浙江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永嘉的危機感卻越來越強烈——泵閥行業全國市場總量不斷擴大,競爭激烈。對此,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浙江省特級專家吳曉波表示:永嘉泵閥雖然有扎實的產業基礎,但相對落后的生產與管理模式,卻讓其無法與發達地區的先進制造業競爭,進而導致傳統優勢不斷喪失。 永嘉泵閥企業與“蒲惠智造”的合作正是在這樣一種情勢下啟動。 車間之變:從經驗說話到數字說話 最近,浙江大工閥門驅動有限公司倉儲科科長李素敏有了新職責:負責車間的生產調度。為什么是他?李素敏的一句話里有答案:“很多人喜歡憑經驗說話,而我喜歡看數字說話!” 三年多前初到大工時,李素敏有點“抓瞎”:一個新的采購訂單來了,他得自己拆解訂單、了解所需物料在車間、倉庫的儲備情況。 “采購和生產常常不對表,更無奈的是,為了A訂單采購的物料,可能會被拿去生產B訂單,很多訂單的生產流程只有找到某個人才能知道……”龐大的工作量和與之不匹配的準確性,讓李素敏下決心要整理出企業的基礎物料信息,沒成想,這一整理又嚇了一跳:倉庫里僅一款蝸輪箱體就儲備了多達2300件,不光占用場地,還滯壓了不少流轉資金。 這種狀況并非個例。永嘉最大的安全閥生產企業、永一閥門集團公司的場地上,常年堆積著價值8000萬元的貨物。“永一生產100多種產品,涉及上千種規格,最看中的就是生產制造環節的質量和效率。”永一辦公室主管項忠祥告訴記者,企業去年7月與蒲惠達成合作,8月就投入到技改中。 在永一的辦公室、生產車間里,一塊塊生產進度看板實時呈現著每一個訂單的走向。質檢工位是變化最大的崗位之一,質檢員會核篩每一位車間工人的任務完成情況,而每件產品的每條輪廓線都有了標準的系統編碼,質檢員可以在終端上借助點位圖記錄檢測數據,這些檢驗記錄被沉淀下來、集成為檢驗方案,反向作用于生產端的質量管理。 蒲惠在永嘉的實施負責人劉斌記得,初次拜訪永一,他就被堆積的質檢單吸引了注意力。“企業生產訂單繁雜,質檢工位的記錄卻非常原始。”他說,這個崗位幾乎每隔幾小時就能攢出上百張待檢驗的手工流程單,質檢全憑人員經驗。而蒲惠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將行業里千千萬萬張圖紙、流程單轉化為一種平臺能力。 人之變:培育本地數字化人才 在永嘉,大工是首批與蒲惠展開合作的企業之一。以往,這些企業最常用到的管理工具就是手寫的生產流程單和excel表格。但很快,這種粗放的管理方式就不夠用了。“excel表格上的數據誰都能碰,很容易出錯,設置成只讀模式又很難及時更新。”大工董事長張龍深有體會,“不用好數據管理,企業是沒法做大的!” 得益于李素敏先前的基礎工作,大工的數字化進程順利步入正軌,但很快,李素敏就成了那個投訴最多的人。“我們有很多定制化的生產訂單,規格屬性復雜,系統里很多功能比較標準化,初期很難滿足使用需求。”抱怨得多了,他甚至直接把電話打給了蒲惠智造CEO王克飛。 抓數字化,當地企業并不怕投錢,但格外在意成效。一家億元產值規模的企業經營者告訴記者,花幾萬塊買的軟件,實施人員做幾天說明就撤走了,最終,企業因為沒人用得好、也沒人樂意用而作罷——永嘉不少企業都吃過這種虧,“有心無力”,成了不少人對數字化的共同看法。 但這次不一樣,李素敏的每一次抱怨都有“回音”。蒲惠的項目實施專員陳忠奇連續幾個月“扎根”在大工,哪里不對“攻”哪里。“系統前期的查詢缺料方式不是太靈活,沒有多選、排序等功能,我們根據企業的需求,很快進行了細節上的改變。”陳忠奇說,大工是蒲惠在永嘉縣泵閥行業里部署的首批企業之一,對蒲惠而言,大工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整個行業的普適性需求。 “一套軟件的價值,三成在于系統是否好用,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主動性,軟件能不能為企業數字化發揮效用,關鍵要看企業自己實踐的決心。”王克飛說,當地大多數中小企業并沒有專門的生產計劃部門和人員,技術人員也相對匱乏。也因此,除了部署實施人員“蹲點”解難題,蒲惠也聯合永嘉縣經信局、溫州系統流程裝備科學研究院,培育本地化的數字化人才。 今年5月,首屆“鄉村人才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技能人才培養班在當地開班,經過一個月的培訓,21歲的胡思瑤成了唯一一位入職蒲惠的女生。在2021年的個人目標里,胡思瑤寫道,到年底要為自己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實現8664——這是蒲惠MES系統對企業使用軟件效果的綜合評測指標,涉及流程規范性、系統功能使用等維度,胡思瑤的工作,就是幫助更多企業內部的人員熟悉、使用這套軟件。 “每解決一個問題都非常有成就感。”胡思瑤說,這份工作需要和企業經營者溝通,也需要跟車間不同環節的員工去溝通,最讓她感觸的是,很多企業為此做出了改變:一家曾一人多崗的企業,為了整理倉庫物流基礎數據,專門招聘了一位新員工。 理念之變: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頭戴耳塞,轟鳴的機器聲里,操作數控車床的儲柏水顯得游刃有余。這是他在車間工作的第十年,如今,這家全國產量最大的安全閥生產制造企業給他的操作流程加了一步:用PDA終端在流程卡的二維碼上“掃一掃”。 對儲柏水來說,數字化的“玄幻”已經被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具象化了:一張生產訂單的進度被流程中的每一個人以數字的方式記錄在蒲惠云MES系統上,更直接的感受則來自收入,從原先三四人操作一臺機器到現在一個人管兩至三臺機器,這位數字化產業工人的月工資最高時能達到兩萬多元。 在永嘉,年產值超2億元的永一是“功勛企業”,屬于工業經濟第一梯隊。這家龍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更多行業內企業來嘗試。這也是永嘉縣政府的用意之一: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2021年,永嘉要帶動200家制造業企業“上云”,通過企業數字化改造,為推動泵閥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打造一支“先頭部隊”。 “表面上看是產品的數字化,實際上,產品通過生產制造這樣一個最具體的場景,打開了行業數字化的切口。”NB-IoT智能泵閥聯合實驗室主任張雷森是推動蒲惠和永嘉縣合作的人之一,他認為,永嘉縣政府目前更多是在施“拉力”,當企業切身感受到數字化的甜頭,主動參與到進程中,整個產業集群的改造才能具備有方向的“推力”。 通過“企業出一點、服務商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模式,永嘉縣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了一套數字化實施方案:蒲惠對實施方案進行大幅讓利,政府出一半、企業報名實施部署,試用兩、三個月,效果好了再付款。此外,縣里連續三年召開智能化改造現場會,希望企業實現從“要我改”向“我要改”的理念轉變。 “三四個月磨合下來,很多流程已經捋順了。”張龍告訴記者,目前大工的倉儲發貨效率已經較之前提升了10個百分點,但要通過數據來進行需求預測和計劃排期,需要工廠各個環節的人都參與到數字化進程中來。為此,大工特別出臺了內部激勵措施,根據各部門匯報數據的及時度、準確度進行獎勵,對整個MES系統運行、實施、維護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可行解決方案的也會進行獎勵。 “數字化應當成為每家企業的‘一號工程’。”張雷森說,永嘉縣正在謀劃打造泵閥行業的產業大腦,蒲惠云MES平臺將是其中重要的場景。“未來,產業大腦要打通區域內企業的原有關系,以資源要素的協作共享,為產業集群找到聚力發展的方向。” “這種批量化、全棧式、標準化的數字化改造模式不僅給永嘉泵閥產業提供了鳳凰涅槃的機會,也給山區26縣以及更多地方傳統產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有望成為以產業重塑引領價值創造的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標志性成果。”對于永嘉與蒲惠的這次數字化攜手,吳曉波同樣充滿期待。 本文來源:http://m.qnix8500.com/news/5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bengfa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