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閥網 > 知識 > 中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發展史 時間:2022-08-18 17:28來源:泵閥網 現代自動閥門種類繁多,功能齊全。在1965年之前,國產甚至連最簡單的電動閥門都沒有,中國制造閥門電動裝置行業從零開始,現在已達到國際頂尖水平,下面來回顧下電動裝置發展的歷史。 閥門電動裝置起步階段:1965年-1973年(共9年) 1965年前,我國沒有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更沒有專業制造廠。當時,我國主要閥門用戶:電力、石油、化工、治金、給排水等行業因企業普遍規模小,運行參數低,自動化水平不高,使用的多是手動閥門,所以僅個別像遼寧鐵嶺閥門廠、沈陽高中壓閥門廠、上海閥門廠、哈爾濱鍋爐廠這樣的大廠,生產大型閥門時,自配一種由普通電動機帶動蝸輪箱來啟閉閥門的簡易裝置,以解決人力無法扳動閥門的困難。 在閥門使用現場,人們為了啟閉大閥門,就在手輪上綁上一條長杠桿,由幾個或十幾個小伙子一字排開,像推磨一樣推動閥門開啟或關閉。 1964年10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閥門用戶不斷向高參數、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對閥門產品品種、規挌、參數、自動化水平等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日趨增長。在此形勢下,為適應我國閥門行業發展需要,一機部決定在通用機械行業歸口所-通用機械研究所里,成立閥門研究室,來統一規劃、設計、研究我國閥門行業的發展。 通用所閥門研究室成立后,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研究開發高度重視,1965年1月,通用所閥門室委派洪勉成、李望舜同志赴天津考察調研后,決定將原來生產小型高壓釜的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定點為我國第 一家閥門電動裝置專業生產廠。同時,決定成立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組,在天津開展設計工作(史稱:我國**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聯合設計組由通用機械研究所李望舜任組長,化工部北京設計院徐育霞、姚定湘,石油部北京設計院朱孝先,石油部撫順設計院趙振德,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等同志參加。 1965年上半年,聯合設計組設計完成了B型、C型、D型三個型號,最 大操作扭矩為1200Nm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任務。1965年12月,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完成了這三個機型的閥門電動裝置試制任務。 1966年1月,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閥門室樊力主任在天津主持,通過了B型、C型、D型閥門電動裝置的產品鑒定后,在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正式投產,向用戶供貨。 1966年2-5月,聯合設計組繼續在天津完成了E型,最 大操作扭矩2000Nm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任務,1966年底,E型閥門電動裝置試制成功,并投產。形成了完整的B型、C型、D型、E型,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系列產品研發。 限于那個時代的條件,首 次聯合設計的電裝產品零部件,全部都是由普通機床加工完成的。電裝主要零件箱體毛坯為砂型灰鑄鐵件,由鏜床加工完成。產品性能測試設備也很簡陋,主要產品性能輸出扭矩測試,采用的是最原始辦法:杠桿+磅秤。 該系列產品,后改稱為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產品,又擴散到天津新力機械廠、成都第二通用機械廠、湖北應城長江埠閥門廠等多家企業生產,以滿足客戶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 1971年,當時我國的友好鄰邦-越南,也曾專門委派技術人員,來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學習閥門電動裝置生產技術,并無償帶走了ZD系列多回轉閥門電動裝置全套藍圖,回國生產。 第一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的歷史功績是實現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零的突破;滿足了當時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各部門(包括軍工部門),對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急需。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由于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使聯合設計組沒有參考資料,完全靠白手起家。當時,設計組手頭僅有一臺日本的閥門電動裝置樣機,但論當時我國的生產加工技術水平,也難以完全借鑒。 所以,全國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完成的ZD系列產品,盡管已經具備現代閥門電動裝置的基本功能,但還存在以下不足: 1、產品單一。只有普通型,無戶外型以及爆炸性環境使用的產品。 2、只有適用于閘閥、截止閥的多回轉閥門電裝,沒有適用于球閥、蝶閥的部分回轉閥門電裝; 3、采用的是普通電動機,不能適應閥門操作特性的要求; 4、閥位及扭矩控制都采用凸輪機構,控制精度差; 因此,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決心由閥門室重新組織力量,增加技術人員,成立由項美根任組長,劉厚福、李德禹參加的閥門電動裝置研究課題組,進一步深入開展閥門電動裝置的研究設計工作。 1967年9月,課題組到達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生產現場開展工作。課題組在深入閥門電動裝置使用現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設計、計算、論證。提出了閥門電動裝置新的設計方案。 1968年4月,課題組按新的設計方案,設計完成了第 一套Y30型典型樣機圖紙。按課題組計劃,準備在Y30典型樣機試制成功的基礎上,進行新的閥門電動裝置系列設計。 按照一機部對閥門電動裝產品在我國南、北方各安排一家定點生產企業的規劃,課題組決定將Y30型新閥門電動裝置典型樣機試制工作:北方安排在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進行;南方安排在上海閥門三廠進行 。 令人遺憾的是:天津第二通用機械機械廠因手頭已經在生產ZD系列閥門電動裝置,產銷兩旺,市場供不應求,對Y30型樣機的試制工作缺乏熱情,故進展緩慢。而上海閥門三廠,是新的定點廠,Y30型樣機試制工作進展神速。1968年10月,上海閥門三廠就完成了Y30型閥門電動裝置樣機試制任務,后經上海市機電一局組織專家,對Y30型閥門電動裝置樣機通過技術鑒定后,即投入批量生產。產品在上海閥門廠、上海良工閥門廠、上海閥門六廠等南方許多電動閥門生產廠配套選用。 Y30型閥門電動裝置不僅克服了ZD系列電動裝置產品的缺點,而且是真正具備了那個時代的閥門電動裝置應有的**技術水平。Y30型電裝在上海的試制成功并成批投產,為我國下一步閥門電動裝置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6年,因石家莊化肥廠2.5萬噸合成氨項目配套需要,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主持設計、開封高壓閥門廠饒深祥參加設計,石家莊閥門廠試制完成了H型部分回轉閥門電動裝置。該產品為二級蝸桿蝸輪整體型結構,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 1968年3月,根據一機部安排,開封高壓閥門廠韓慶任組長,由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蘭州高壓閥門廠丁人山、沈陽高中壓閥門廠譚文遠組成的聯合設計組設計的250N.m多回轉防爆型電裝,由開封電機廠研制成功,經鑒定后(鑒定會上沒有出示防爆合格證,是會后補辦的),樣機在南京石化總廠試用。后經開封電機廠改進后,1972年,生產42臺電裝產品,在北京首鋼化肥廠使用??上?,后來開封電機廠放棄了閥門電裝產品,沒有發展成為電裝產品專業生產廠。 另外,因國家項目建設需要,由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主持、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劉其昌、徐忠烈等參加,聯合完成了下列項目,配套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研制任務: 1、 1968年,二機部816工程配套用的閥門電動裝置,最 大操作扭矩200Nm。在這臺電裝里,采用了行星擺線針輪傳動機構,是我國成功研制的第 一臺整體式、手電動全自動切換的部分回轉型閥門電動裝置; 2、1969年5月,北京東方紅煉油廠項目,防爆球閥用的隔爆型部分回轉閥門電動裝置。該產品采用的是多回轉電裝,連接行星減速器的疊加式部分回轉電動裝置,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 3、1969年,援助阿爾巴尼亞綜合煉油廠建設項目配套的隔爆型部分回轉閥門電動裝置; 4、197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530工程,格拉成品油輸送管線項目配套的隔爆型收發球驅動裝置,最 大操作扭矩5000Nm。這是我國成功研發的**臺,成品油輸送管線用的隔爆型收發球驅動裝置。 完成上述眾多項目配套的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既滿足了這些工程項目配套之急需,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閥門電動裝置設計、研發和生產經驗,為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技術進步和后續發展,作出了貢獻,奠定了基礎! 閥門電動裝置發展:1974年-1996年(共23年) 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從零開始入門,經過9年努力,完成了第 一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研發、Y30典型樣機設計研發、及各工程項目配套閥門電動裝置設計研發,填補了一系列空白,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ZD系列產品存在著前面所說過的問題; 二是,ZD系列產品使用中故障率較高; 三是,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制約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產品在設計、制造、訂貨、使用、維修及流通等領域的發展。 上面的前二個問題,通過Y30典型樣機,以及眾多項目配套電裝研制已經基本解決。因此,一機部決定從制訂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標準入手,為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發展鋪平道路。 1974年3月,一機部石化通用機械局下文,決定成立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任組長,通用機械研究所章華友、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劉其昌、上海閥門三廠蔣集順、開封高壓閥門廠耿庭貴、沈陽高中壓閥門廠何鳳山、遼寧鐵嶺閥門廠康長春參加的閥門電動裝置部頒標準制訂工作組。 1974年4月17日,工作組全體成員在天津“海城飯店”集結,開展工作。工作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對標準所涉技術難點進行了試驗研究、理論計算,全面整合了全國閥門聯合設計技術資料、各電動閥門廠的電動閥門技術資料、及各閥門電動裝置廠的相關資料后,于1974年6月起草完成了“閥門電動裝置型式、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兩項部標準“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發行業各廠征求意見后,匯總處理了反饋意見,形成了該兩項部標準的“審查稿”。 1974年10月,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革委會副主任董英在上海主持召開標準審查會,審查通過了這兩項部頒標準,最后由通用機械研究所完成“報批稿”上報,經一機部批準后,正式在全國實施。兩項部頒標準,標準號分別為:JB2920,JB2921。 上述兩項部標準的頌佈實施,為我國閥門電動裝置的大發展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 1975年初,一機部周建南副部長前往遼寧省朝陽電廠,主持雙水內冷新型發電機組點火起動儀式。當周副部長按下起動電鈕后,發電機組沒能啟動成功。經查是系統中的電動閥門沒有正常啟動。事后,周副部長特別召見了通用機械研究所閥門室“電動裝置課題組”成員,了解電動閥門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一是我國第 一次聯合設計的ZD系列電動裝置存在閥位控制不靈等問題;二是閥門電動裝置沒采用符合閥門操作特性的閥門專用電動機;三是閥門本體存在質量問題。1975年8月,在周副部長的過問下,一機部下達了(75)一機電字1040號“關于開展閥門電動裝置及閥門專用電機系列聯合設計和試驗研究工作的通知”,決定: 1、由通用機械研究所組織閥門行業進行第二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以提高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水平; 2、由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為總歸口,上海電科所、廣州電科所、南陽防爆所為分歸口,組識制訂閥門專用電機部頒標準與閥門專用電機產品聯合設計; 3、由通用機械研究所負責解決電動閥,閥門本體質量問題。 上述1040號文件上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 一機械工業部”公章(俗稱“天安門”圖章),是閥門電動裝置發展史上國家下發的最 高級別的文件。 1976年4月,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主持,在北京一機部機械研究院召開了由國內主要閥門電動裝置廠,與哈鍋、上鍋、武鍋、北鍋、東鍋技術人員出席的全國第二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方案審查會,對通用機械研究所電動裝置課題組提出的七個設計方案進行了審查,一致通過了其中的“第六方案”,即電機與電裝主體端面出線的方案,為第二次電裝聯合設計方案。 1976年4月下旬,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任組長,通用機械研究所章華友、李漢武,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劉其昌,上海閥門三廠蔣集順,開封高壓閥門廠孫世信、段發瑞,鐵嶺閥門廠肖而寬,天津第二電表廠殷鴻義等參加的,全國第二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組,在合肥通用所開展工作。當年暑期后,聯合設計組又移師上海閥門三廠繼續進行聯合設計工作,至1977年初,全面完成了符合閥門電動裝置兩項新標準JB2920、JB2921的,Z系列多回轉及Q系列部分回轉(疊加式),兩個系列閥門電動裝置產品設計任務。這兩個系列,都包含了普通型、戶外型、防腐型、隔爆型,四種類型的產品,大大地擴充了電裝產品的使用范圍。 1977年1月-1979年9月,上述聯合設計產品由上海閥門三廠陸續試制完成(包括樣機在廣州電科所的戶外、防腐試驗,上海煤機所的防爆試驗,以及上海南市電廠的現場工況使用考核),并成功應用于上海吳涇我國第 一套30萬噸合成氨項目。1980年12月,該系列產品由通用機械研究所通過了鑒定。 與此同時,在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工程師總歸口下,成立了全國閥門專用電機起草部標準和閥門專用電機產品聯合設計工作組,工作組由上海電科所周蜀君工程師任組長,上海電科所張金蘭、廣州電科所陳維邦、高鴻發,南陽防爆所易興睦、蘇成山,開封電機廠方銘、蔡碧濂,上海五一電機廠莊鎮波、羅湛園,上海革新電機廠郭德渠,上海躍進電機廠陶緒周參加。經工作組調研后,在北京、上海、開封等地積極開展工作。 1976年6月,普通型與戶外、防腐、隔爆型兩種閥門專用電機部標準的編制,及普通型與戶外、防腐、隔爆型兩種閥門專用電機系列產品設計研制,全部完成。1976年11月,由一機部科技司曹維廉司長主持,在廣州召開了上述兩項閥門專用電機部標準審查會,暨兩種閥門專用電機系列產品鑒定會,並一致審查通過了這兩項部標準的報批與兩種系列產品鑒定。從此告別了我國無閥門專用電機的歷史。 兩項閥門專用電機部標準代號名稱分別為:JB2195-77“YDF系列電動閥門用三相異步電動機”,JB2196-77“YBDF-WF系列戶外、防腐、隔爆型電動閥門用三相異步電動機”。 上述閥門專用電機系列產品,全部用于我國第二次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的產品上,對推動我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水平,提高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次全國閥門電動裝置聯合設計產品成功投產、以及兩個系列閥門專用電機成功投產,在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所有這一切,為我國今后閥門電動裝置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鄧小平創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了原來計劃經濟,使社會生產力得到扱大解放,大大推動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行業隊伍得到了大發展。除原來有的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等幾家老廠外,新加盟、新創建的企業有:揚州電力修造廠、常州第二電機廠(現常州電站設備輔機廠)、常州武進閥門控制廠(武鍋布點)、鞍山閥門電動裝置廠(沈閥布點)、牡丹江電裝廠(哈鍋布點)、北方閥門控制設備公司、黃山特種閥門控制設備公司(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的前身,現名:黃山良業智能控制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 2,新產品百花齊放,不斷涌現。主要有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的ZA、QB等產品,以及消化吸收英國羅托克技術的“同軸直連式電裝”;揚州電力修造廠的DZW、DQW系列等電裝;常州第二電機廠的ZB、ZC、QB、QD系列電裝;北方閥門控制設備公司的LQ、802系列電裝;黃山特種閥門控制設備公司的HZ、HQ系列電裝等。這些企業多是具有新產品開發能力、制造能力較強,技術力量較雄厚,產品有自己的品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質量較好的企業。 3,在部標準JB2921“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的帶動下,我國閥門電動裝置產品性能檢測技術與裝備得到了大發展。通用機械研究所、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揚州電力修造廠、黃山特種閥門控制設備公司等都成功研制了一批符合部標準JB2921要求的測試裝置。特別是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測試設備完備,最 大測試扭矩可達60000Nm。 4,引進了一批國外電動裝置先進制造技術。主要有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引進美國的SMC系列電裝、上海良工閥門廠引進意大利的BF系列電裝、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引進德國的西門子電裝等。 5,為了提高產品質量與勞動生產率,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揚州電力修造廠等部分企業,專門設計、加工、安裝、調試、完成了電裝箱體專門機加工生產線。后來,在引進國外閥門電動裝置制造技術的推動下,1986年,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向青海**機床廠,購買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首臺用于加工閥門電動裝置箱體的臥式加工中心,在業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時,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還從日本引進了一臺真空滲碳爐,對保證引進產品SMC的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8年,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還成功建成了我國第 一條閥門電動裝置產品表面涂漆生產線,對提高產品表面質量起到了重要保證作用。 6,形成了電裝產品社會化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常州武進縣境內、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周邊等原有電裝生產基礎較好的地區。形成了DZW系列電裝(原是揚州電力修造廠產品)、QB系列電裝(原是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產品)等產品的社會化生產。即有一部份企業專業生產加工電裝產品零部件(實質上僅是個機加工車間);另一部分企業負責電裝產品裝配(實質上僅是個裝配車間),組裝成產品后銷售;同時還出現了電裝產品銷售專業戶,他們手中往往掌控著部分電裝用戶,只管產品銷售,從中獲利。 因為實現了電裝產品的社會化生產,從而降低了電裝生產成本。這些產品銷售價格往往較低,他們會迎合部分客戶的心態,以低價搶占市場。 實際上,在當時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由于電裝社會化生產,缺乏產品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故很難保證產品具有較好的質量。 7,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電裝用量不斷增加。據估計,1974-1995這23年間,全國電裝行業每年總產量從不足5000臺,增加到了40000臺左右,增幅達800%以上。同時緊隨客戶需要,品種規挌也大大增加,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完全滿足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的需要。 8,文革結束后,為了縮小我國閥門行業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1977年10-11月,一機部首 次(也是唯 一 一次)官方組團赴日閥門考察。赴日閥門考察團由開封高壓閥門廠沈延新任團長,通用機械研究所練元堅任副團長。負責閥門電裝技術的通用機械研究所項美根和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寇國清參加了這次考察活動。在日本參觀考察了日本齒輪公司(擁有美國力密托克技術)、島津制作所(擁有英國羅托克技術)、西部電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等三個閥門電動裝置制造廠,以及電動閥門用戶(火力發電廠、液化天燃氣廠、石化廠)??疾旎顒尤〉昧藞A滿成功,回國后編寫出版了兩本書:“赴日閥門考察報告”、“赴日閥門考察資料匯編”,在業內引起了巨大反響。這兩本書,雖然時間已過幾十年,但至今在業內還有參考價值。 事后,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決定通過日本齒輪公司引進美國的SMC系列電裝制造技術,就是這次赴日閥門考察的成果之一。 為了很好的消化吸收這次赴日閥門考察成果,1978年夏,由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閥門室副主任閆永君主持,在四川成都,成功舉辦了一次“全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交流會”,全國各電裝制造廠及部分電裝用戶單位,派員出席了這次會議。 在那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國內電裝技術交流活動仍然十分活躍。1980年11月,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練元堅副總工程師在天津主持召開了“全國電裝行業第二次技術交流會”;1981年8月,上海電科所與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共同主持,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召開了“閥門專用電機標準修訂及閥門電裝應用溫度繼電器技術討論會”。這些活動對推動我國電裝行業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9、1981年后 ,我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狠抓產品質量,創省優、部優、國優活動。為配合這些活動,推動全面提高電裝產品質量,1985年,由一機部通用機械研究所主持制訂了“閥門電動裝置壽命試驗規程”、“閥門電動裝置產品質量分等”兩項部標準,在全行業實施。對推動閥門電動裝置產品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上述工作的影響與推動下,我國閥門電動裝置的產品壽命測試技術與裝備也得到了發展。天津第二通用機械廠、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等主要電裝廠,都有自己研制閥門電動裝置壽命試驗臺。不過這僅是少數技術力量與質量意識較強企業的自覺行動,即前面提到過名字的電裝廠才能做到。 10、隨著對閥門電動裝置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與了解,通用機械研究所先后又組織行業力量,對JB2921“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進行了兩次修訂。 11、1982年,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次完整地頒布了涉及閥門電動裝置的兩項國際標準:ISO5210“多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ISO5211“部分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這兩項國際標準的特點是:閥門驅動裝置與閥門的連接方式較多,有爪型、鍵型、方頭型、扁頭型等,方便用戶按需選用。根據我國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的政策,1989年,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效采用上述兩項ISO標準, 轉化成了我國國家標準:GB/T12222“多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GB/T12223“部分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 但由于我國部標準JB2920“閥門電動裝置型式、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已經在國內長期實施,行業內影響根深蒂固,因此上述兩項新國標執行起來,遇到了一些困難,原因是要在原有的連接形式與尺寸上作出變動,不僅要付出巨大經濟代價,還涉及閥門電動裝置制造、使用、維護、供貨、流通等方方面面的復雜因素,故難以實現。只能建議將來上述兩項國際標準修訂時,添加JB2920中的相關內容,或對于JB2920標準進行修訂后重新頒布。 (三)提高 1997年-2021年(25年) 二十世紀未,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巨大發展,給我們閥門電動裝置技術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從此,我國閥門電動裝置歷史,逐步進入了智能時代。智能閥門電動裝置摒棄了原有閥門電動裝置釆用的常規電接點控制電路,而采用內嵌微處理器的控制單元,同時具有人機交互界面,運行數據記錄,參數組態,故障自診斷和保護等功能,并可具有數字通信接口的新型智能閥門電動裝置。 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最 早出現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由英國羅托克公司成功研制的。 我國在1997年3月,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開展了-次面對全國的“難題招標活動”。所謂“難題招標”活動,就是省科委向全省中小企業征集“技術難題”,通過“中國科技報”、“安徽日報” 、“安徽科技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向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標,以求攻克“難題”。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項美根董事長根據當時世界閥門電動裝置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審時度勢,果斷地利用這個機會,向安徽省科委,申請並批準了“數控型閥門電動裝置研究開發”這一難題項目。由于,當時在我國電動裝置行業里 ,尚未有“智能”這一名詞出現,所以報該項目時的名稱叫“數控”型閥門驅動裝置,實際上就是現在大家眾所周知的“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 該“難題項目”經媒體招標后,由北京中國對外科學技術交流協會中標,在安徽省科委立項。 “數控型閥門電動裝置研究開發”正式立項后,安徽省科委即給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無償撥付人民幣8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后經黃山、北京兩家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1998年底,成功研制完成了第 一臺300Nm,多回轉數控型閥門電動裝置樣機,并送往黃山市徽州區自來水廠,進行工業性工況運行試驗。這是我國第 一次,對現代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的科學嘗試。 進入新世紀,隨著信息技術影響力不斷擴大,大大促進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快速發展。有近十家實力較強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并結合自主創新,成功研發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型電裝產品,主要有: 上海自動化儀表十一廠M、A等系列智能電裝; 溫州瑞基RA、RQ、RQM、RJ等系列智能電裝; 溫州特福隆IK、IKT、AK、AKT、AKQ等系列智能電裝; 黃山良業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LK、LKZ、LKQ等系列智能電裝; 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2SA3、2SA8、2SA9、2SQD等系列智能電裝; 常州電站設備輔機廠SND-ZTD、SND-ZTZ、SND-QTJ等系列智能電裝; 天津百利二通IMC、IQT、IMT等系列智能電裝; 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RHA、M等系列智能電裝; 項美根(右一)應邀出席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TC153(閥門)第二屆全體會議 項美根(右一)應邀出席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TC153(閥門)第二屆全體會議 我國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產品的不斷發展,又推動了我國閥門電動裝置智能檢測技術與智能檢測設備的發展。從2003年開始,在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項美根董事長帶領下,研制成功我國首臺閥門啟閉扭矩連續測試裝置的同時,研制了我國第 一套“全自動全智能閥門電動裝置性能測試臺”,為全國閥門行業閥門與電裝檢測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確保我國閥門智能型電裝有序發展,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行業力量,經過三年努力,成功制訂了我國第 一部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國家標準GB/T28270-2012"智能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于2012年12月開始在全國實施,對提高我國閥門整體技術水平,起到了重要保證作用! 根據我國標準化體系要求,在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黃明亞秘書長的帶領下,從2007年開始組織行業力量,經過二年努力,在原有部標準”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的基礎上,成功制訂了GB/T24922“隔爆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 GB/T24923“普通型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兩項國家標準,從2010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使我國閥門電動裝置執行標準,實現了更新換代。 之后,又成功制訂了JB/T8531-1997 “閥門電動裝置型號編制方法”(2014年又進行了修訂),JB/T13597-2018“低溫環境用閥門電動裝置技術條件”,JB/T13881-2020“船用閥門電裝技術條件等行業標準。 2012年6月,我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應邀派出閥門電動裝置專家,出席了在德國柏林召開的ISO/TC153/SC2工作組會議。當時,這個會議的議程是修訂“多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部分回轉閥門驅動裝置的連接”兩項國際標準。考慮到我國閥門電動裝置標準化工作歷史優久、經驗豐富、基礎雄厚,我國當時出席會議的胡軍、項美根等專家以及未能到柏林參會的黃明亞先生,認為我國應向ISO/TC153/SC2提出申請,由中國來主持制訂“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一般要求”這一國際標準。 2014年10月, ISO/TC153閥門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機構重組,取消了原來的ISO/TC153/SC2分技術委員會,專門成立了ISO/TC153/WG1工作組(工作組秘書處設在德國柏林DIN總部大樓),負責協調我國提出的該標準制訂過程中的組織審查工作等。 對此建議,我國國家標準委高度重視,并于2015年5月向ISO/TC153正式提岀申請。后于2015年9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ISO/TC153工作組會議及年會上進行了討論協調,此次會議為標準的立項制定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為我國閥門行業贏得了**個國際標準的制訂權做出了貢獻。 為完善標準立項申報材料,2015年12月,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組織電裝行業專家,在黃山召開了“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技術條件”國際標準研討會,拉開了制訂該標準的序幕。之后,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閥門所黃明亞所長帶領下,由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胡軍執筆,由我國主持起草的該標準各階段的“標準稿”,分別在日本、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等多國多次召開的ISO/TC153/WG1專家審查會上反復討論、審查。經過5年多努力,2020年1月,該標準獲得ISO國際標準化機構正式批準、頒布。標準代號名稱為:ISO22153-2020“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一般要求”,從2020年1月起,在全世界范圍內實施。期間,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老專家項美根先生,作為國際標準ISO/TC153/WG1注冊專家,自始至終參加了這項國際標準的制訂工作,見證了該項國際標準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 由我國主導制訂的國際標準ISO22153-2020“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一般要求”的頒布,并在全世界實施,這在我國閥門電動裝置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事實證明:我國閥門電動裝置行業,從1965年起步,到走出國門,2020年1月頒布了我國主持制訂的國際標準ISO22153-2020。“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一般要求”在全世界實施,歷時56年: 從行業規模上來說:生產廠家從無到有,到現在估計有一百家左右(上規模、有產品開發能力、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廠約十家); 從加工能力上來說:從普通車床加工開始,到現在數字化生產設備得到普遍應用。電裝主要零件箱體加工,基本實現采用加工中心加工。箱體毛坯件,小型的采用鋁合金壓鑄,中型、大型的普遍采用樹脂砂、消失模等先進鑄造工藝,使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從產品產量、質量、品種、規格上來說:從零開始,到現在年產量約20萬臺,產量、質量、品種、規格,完全滿足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從產品檢測技術與設備來說: 從零開始, 到現在基本實現了閥門電裝產品質量指標的自動化、智能化檢測。 從產品標準方面來說:從零開始,到現在,不僅在國內已經具備完整的閥門電裝標準體系,而且走出國門,由我國主持制訂了國際標準ISO/22153-2020“工業用閥門 電動裝置一般要求”。 本文來源:http://m.qnix8500.com/zhishi/22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bengfawang)